我们经历了过时代的风光,但也正在见证时代的矛盾和割裂。
生存已不再是诗和远方,而是残酷的现实算盘。
1、高学历不如一个好手艺
以前,大学生毕业,工作找人。
现在,人找工作,毕业就失业。
曾经,我们有选择的权利。
如今,我们只剩下了被选择的命运。
这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今年2月公布三个数据令人吃惊:
1、2025高校毕业生预估12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024高校毕业生1179万人)比去年多43万人。
2、高考人数预估超过了140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024高考人数1350万人)比去年多55万人。
3、2025年1份的全国城镇青年失业率大约是1%,同比略有下降,但仍在高位。
22、万人是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2000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还不到95万,10年前700万左右,从2022年开始更是突破1000万。一年增加上千万毕业生,可是到哪去找近千万个就业岗位。
今年预估最高的1405万高考人数,预示着未来十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重压将持续加剧,难以觅得片刻喘息。
关于那1%的失业率,大家懂得都懂,实际境况恐怕更为严峻。
三组数据放在一起只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就业市场的困境非但未解,反而会持续很长时间。
这么下去,学历会加速贬值。
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或许读书改变命运的时代马上就要结束了。
高考的时候,班主任说:未来,人不值钱,人才值钱。
大学毕业的时候,辅导员说:未来,本科不值钱,研究生才值钱。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导师说:未来,硕士不值钱,博士才值钱。
今天,终于博士毕业了,老板却说:如今,学历不值钱,只有资本才值钱。
问题是,我们的资本都交给学校当学费和生活费了
也许这个社会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大学生,只是需要大学生的学费。
未来的社会有两种趋势,一种是做科技做资源做投资的会赚到更多钱,还有一种就是凭借自己的一门手艺好好去经营就可以拿到财富的门票。
比如做老年护理、做蓝领技工、做特色美食,做电器维修等等,服务老百姓的高频需求。
其实现在这个时代,赚大钱的机会遍地都是。
没有技能可以培养技能,就看一个人能不能有赚钱的欲望。
2、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反向消费
年轻人已经不再是看到促销、直播、节日活动就疯狂买买买了。
也不再追求品牌的光环,新品虽然很诱人,但是二手的更具性价比。
生活中的旧物市场和二手市场逛到流连忘返,网络平台上的二手交易平台,用户最多的也是00后。
并且很多年轻人出去旅游,担心怕被坑,花的太多,自己做攻略又繁琐,于是直接报夕阳老年旅游团。
不用花大价钱就能在网红餐厅和酒吧夜店之间辗转,不用费心安排,不用自己开车,也没有社交压力,吃饭车票门票全打包,也就几百块,获得了真实的城市生活和大爷大妈们的“团宠”待遇。
再比如***健身卡和游泳卡时,不会盲目的办年卡,而是会买次卡和体验卡,通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再比如购买***时,不会为了赠品成套成套的买,而是会先买小样,看看适不适合自己,再确定是否要买正装。
现在年轻人更爱买黄金,以前,一句“钻石恒久远”,到底坑了多少人?甚至买钻戒一度被营销成了婚礼的“必须项”。如果不买,就不是真爱。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反思:钻石真的有必要吗?爱情的深度一定要用几克拉来衡量吗?
况且,钻石根本就不保值。只有拿去回收才知道,当初花费上万块买的钻戒,如今最多就值1000块。
所以,相较于钻石,现在的年轻人反而喜欢上了黄金,因为黄金更保值,更实际。
总之,不管是什么消费,现在年轻人都会结合自己的需求正确选择,尽可能避免出现一些无意义的浪费。
3、越来越多的人注重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
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
现在任何一个人,到超市购物,从检查生产日期、配料表,一个不落,添加剂多、过期的,统统不要。
宁可在家做饭,也不去外面吃,是大多数人现在的第一选择。
现在到饭店吃个现炒的菜太难了,本来点外卖就是不想做饭,没想到商家也不想做。
为什么,预制菜。
预制菜被誉为中国第九大菜系,它融合了其它八大菜系的精髓,能做到在一口锅里就烹饪出来自天南海北的各种风味,力求打造无烟厨房。
预制菜其实就是料理包,就是将可食用原料经过预加工制成半成品或成品产品,根据需要配以各种辅料,“可能”会使用食品添加剂,具有保质期长、食用方便等特点。
小时候我们吃的菜,吃不完两天就会坏掉。
现在呢,保质期60天。
我们不是反对预制菜,而是你要明白告诉我们这是不是预制菜,不能剥夺我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当初在学校没学好化学,现在我们竟然在吃中顺利完成了化学扫盲:从草莓中我们认识了膨大剂,从银耳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面包中认识了脱氢乙酸钠。
更可悲的是,我们刚学会看配料表,结果有的无良商家配料表造假,意味着有害的可以不往里面写。
配料表造假意味着食品的天塌了,健康的最后防线被突破。
配料表本来是消费者和商家之间沟通和信任的纽带,这次直接釜底抽薪,一下子把信任全部给搞没了。
不写我们更要注重食品安全,坚决不买,不消费。
这就是为什么菜农不吃自己卖的菜,厨师为什么不吃自己饭店的饭。
现在食品安全越来越严重,回首三十年前,癌症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名词,而如今,它却如阴霾般笼罩着众多家庭。
据统计,肝癌、肺癌、胃癌已成为中国的高发癌症类型,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预计在未来十年,其影响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成为每个家庭都可能面临的困扰。
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数为447万例,死亡病例数为242万例。
23、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到1、43亿人。
23、年6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最新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
这背后的原因,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水污染导致肝癌风险增加,空气污染引发肺癌发病率上升,而食物安全问题则是胃癌的重要诱因。
药品销量的不断攀升,并非是经济繁荣的象征,而是民众健康危机的信号。
医院却人满为患,肿瘤科更是一号难求。
更讽刺的是,不少食品背后的大股东竟是医疗资本,仿佛织就一张“病从口入、医从食出”的利益大网,专等民众入网,将百姓健康当成牟利筹码,罔顾穷人死活,任由癌症愈发年轻化,肆意吞噬生命活力。
我们不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道路上,忽视了生命质量的保障。
当买药成为家庭的常规支出,当医院人满为患,这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出现了偏差。
去年时间,允许外资在中国独资开医院,并取消对中药生产应用一些限制来看,总感觉异乎寻常,似乎大量外资进入和国内医疗机构的增加是为应对日益增长的病人。
资本逐利而来,见势不妙又抽身而去,留下普通百姓深陷食品安全泥沼,挣扎于病从口入的困境。
从数据上看,我国癌症发病率、致死人数双双登顶全球,形势极为严峻。
反观印度,即便部分地区卫生条件欠佳,但其癌症发病数却远低于我国。
医疗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本就不同寻常
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语
觉醒不如痛醒,只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才会醒。
大环境不会改变的情况下,努力改变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https://m.xdjuzi.com/jingdianshuoshuo/268872.html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
伤感说说09-21 06:39